midren
2018年1月28日 16:27
发一个广发戴康的看法,大的逻辑我是认同的。不知楼主怎么看?
2018年A股与2017年核心逻辑的最大不同在哪?
1)A股上市公司盈利从供给侧改革迎来大拐点,转向全球经济增长更乐观与中国经济共振后盈利持续性得到确认;2)A股从类存量博弈转向增量资金入场,居民储蓄搬家通过委托管理形式入市和更加可观的北向资金。股票市场估值扩张驱动力通常来自盈利持续性增强和流动性驱动。2018年核心逻辑变化驱动A股估值适度扩张,“重估长牛”首先应重估“大周期”。
全球经济增长更为乐观,A股盈利的持续性增强
多重信号表明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确定性增强,因此中国经济韧性更强,A股企业盈利从17年的拐点走向18年的更具持续性,确定性增强。2016年以来全球股市存在共振效应,2018年迈向盈利确认“戴维斯双击”。
“重估大周期”的基础来自盈利持续与增量资金
过去一年基金的赚钱效应驱动当前居民储蓄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进入A股,封闭期拉长确保资金的持续性;全球经济更乐观叠加弱美元的环境使得资金更偏好新兴市场,预计北向资金较去年更为乐观;2017年估值收缩的大周期板块迎来估值扩张机会,高杠杆低估值的银行地产领衔。
经济基本面驱动的通胀中,大周期率先受益
本轮由经济复苏为主要推动逻辑的通胀将与03-04年更为相似,均发生在全球经济复苏、油价上行的背景下,且都经历了产能收缩叠加需求回暖的产出缺口,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之时上中游议价和提价能力上升。温和通胀期“复苏逻辑”为主导,“大周期”行业将收获显著超额收益。
高杠杆低估值的周期之母银行地产领衔“重估大周期”
年初以来弱美元、强人民币、强大周期(以大金融领衔)的原因:弱美元是非美经济体经济复苏边际变化更为明显的结果,高增长低估值的新兴市场股市正得到重估;强人民币是中国经济增长韧性下国家信用增强的结果;受益于此的大周期之母—高杠杆低估值的金融地产正得到猛烈重估(并非防御性质的估值修复),当更多投资者意识到这点,则其他周期股的估值水平也将渐次扩张。借鉴海外经验,“供需稳态”下,周期品价格高位、净利润波动收敛、资本开支下降、股息率抬升,带来估值中枢向上重塑。